受东风气流影响,今天(7月20日)上海以多云天气为主,局部地区阴有短时阵雨,最高气温34℃,最低气温28℃,相对湿度90%-60%。
今天入伏后,上海处于副热带高压南部边缘,下周主要受偏东气流影响,申城多阵雨天气。最高气温维持在33-34℃,最低气温在28℃左右。
魔都开启“水帘洞”模式
未来9天出门标配:伞!伞!伞!
台风“韦帕”加强为台风级
今年第6号台风“韦帕”已于19日夜间加强为台风级,今天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东偏南方约190公里的广东近海海面上,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(33米/秒),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,七级风圈半径为250~300公里,十级风圈半径为60~80公里。
预计,“韦帕”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,强度还将有所加强,即将于20日下午至夜间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(13~14级,38~42米/秒,台风级或强台风级),自东向西掠过广东西部沿海,并将于21日白天移入北部湾海面,随后趋向越南东北部沿海。
中央气象台7月20日6时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和暴雨橙色预警。
受其影响,7月20日08时至21日8时,海南岛、广东中南部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南部、福建东部、浙江东南部、江西西南部、湖南南部、台湾岛中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,其中,海南岛中北部、广东西南部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东南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,海南岛北部、广东西南部沿海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(250~320毫米)。
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(最大小时降雨量20~50毫米,局地90~110毫米),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
多条线路停运、停航
受台风影响,国铁广州局通报多条受影响线路:
计划对20日11时至21日9时期间的广珠城际线路列车停运;
对20日12时至21日12时的深湛线路列车停运;
对20日0时至21日19时期间的海南环岛西环高铁及市郊列车停运;
对20日广深港高铁、京广高铁、京港高铁、杭深线部分列车采取限速运行或停运措施。
另外,受过海轮渡封航影响,对广茂线部分旅客列车采取停运或调整运行区段措施。
深中通道:7月20日0时深中通道启动交通管制措施,临时封闭深中通道全线,具体解封时间视台风发展情况另行公告。
港珠澳大桥: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将于7月20日凌晨2时30分起暂停出境通关服务,大桥主桥将于凌晨3时30分起临时封闭,解封时间将根据台风情况另行公告。
黄茅海跨海通道:7月20日3时30分启动交通管制措施,临时封闭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,具体解封时间视台风发展情况另行公告。
琼州海峡:琼州海峡客滚运输于2025年7月19日21时30分起全线停运,预计停运将持续2-3天。
受台风“韦帕”影响,深圳机场今天(20日)白天的航班运行预计将受到严重影响,请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及航班动态。
因台风天气,春秋航空临时取消今天从上海出发至深圳、澳门的航班。详情↓↓↓
07.20 航班9C7519/20(虹桥=深圳)取消不补。
07.20 航班9C8875/76(浦东=澳门)取消不补。07.20 航班9C8881/82(虹桥=深圳)取消不补。07.20 航班9C8917/18(虹桥=深圳)取消不补。
此外,珠海机场7月19日取消进港航班29班,出港航班13班。
广东多地实施“五停”
广东省防总目前维持防风Ⅱ级应急响应。截至19日21时,广东全省累计转移人员278441人,其中海上转移12036人、陆上转移266405人。
珠海:20日3时起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,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“五停”(停课、停工、停产、停运、停业)。
阳江:自20日8时起至台风影响结束,全市实施“五停”(停课、停工、停产、停运、停业)紧急措施。
江门:全市中小学、中等职业学校、幼儿园及校外培训机构7月20日停课一天。
深圳:今年首个台风黄色预警信号生效中,全市公园于19日18时起采取闭园措施,全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已开放。
7月19日,应广东省防指请求,国家防总办公室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拨编织袋20万条以及排水泵、橡皮舟、冲锋舟、照明设备、救生衣等1300余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,支持广东省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。
国家防总对广西启动
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
受台风“韦帕”影响,20日至22日,广西北部湾海面及南部地区将遭遇强风雨过程,局地降雨量可达300毫米以上。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19日18时针对广西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。
广西海事局也于19日12时将防御台风等极端天气应急响应级别由Ⅳ级提升为Ⅲ级。
海南继续发布台风四级预警
受台风影响,19日下午至22日白天,海南省大部分海区有强风雨天气;19日夜间至22日白天,海南岛有强风雨天气。海南省气象局19日15时继续发布台风四级预警。
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19日15时30分启动防汛防风Ⅳ级应急响应。
香港全部停课
澳门70余个航班取消
香港:7月20日,香港天文台发出8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。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于19日下午宣布,20日所有学校停课。
澳门:澳门气象部门20日发出八号东北风球,受其影响,澳门往返深圳蛇口、福永、中山、珠海湾仔,以及香港的客船航线20日全天停航。澳门航空表示,20日预计将有超过70个往返澳门的航班取消。
今天入伏!
“8做8不做”请收好
今天(7月20日),全国正式进入三伏天。据悉,2025年三伏共30天。一份2025三伏天日历请查收。
初伏:7月20日-7月29日
中伏:7月30日-8月8日
末伏:8月9日-8月18日
三伏天养生
接下来30天请做好“8个一”
①一个温度——26℃
西北医院干三病区副主任医师权晓娟表示,夏季吹空调,较适宜的温度为26℃以上,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8℃。如果温差过大,很容易造成头晕、口干舌燥、咳嗽流涕等不适症状,严重时可能引发中风等并发症。
②一次步行——出汗
人的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,该出汗的时候得出汗。
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博士李庆雯表示,三伏天可以选择“走暑”去,进行走路的慢运动,既运动健身,又能避暑养生。
可以利用平时时间早晚走走,一般40分钟,2~3公里最合适。
③一杯热茶——补钾
三伏天给身体补足水分还不够,还得适当补点钾。
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黄连珍表示,持续高温时,大量出汗,会导致体内缺钾,倦怠无力,精力和体力下降,耐热能力降低,因此,膳食中适量补钾很重要。例如茶叶中富含钾,喝茶不仅能解渴,还能帮助消除疲劳。
④一碗豆汤——三豆汤
常有说法,“夏季吃豆胜过吃肉”,有一定道理。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,胃口不好,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。
原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王玉梅推荐了三豆汤(赤小豆、绿豆和黑豆)。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,然后用小火慢熬至三种豆煮烂,就做好了。
⑤一个午觉——补精气
“午觉不睡,下午崩溃”。夏季气温高,昼长夜短,睡眠容易不好,而且人体消耗大,精力不济。中午打个盹,补个15-30分钟的午觉,能很好地恢复消耗的“精气神”,让下午有个好精力。
⑥一杯温水——小口喝
水别等渴了再喝,经常小口小口喝杯温开水。建议每天喝水量最好多于1200ml。
⑦一份葱蒜——“杀菌”
天气炎热,食物容易滋生细菌。北京潞河医院营养科陆霜梅表示,吃些“杀菌”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。这主要是指葱蒜类,包括大蒜、洋葱、韭菜、大葱等。
这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,生吃比熟吃的杀菌作用更强。
⑧一次泡脚——保健
俗话说:睡前一盆汤,赛过人参汤。
泡足是一种自我保健方法。睡前热水洗脚,能安神养心,健脾和胃,减轻苦夏的症状。
三伏天养生千万别做这些事
①切忌:不开窗通风
三伏天不少人怕热,全天闭窗室内吹空调。
“冬天受点冷、夏天出点汗,才能保证人体的这种体温调节机制常用常新。”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白彦萍介绍,不能在空调房间呆得太久。经常呆在空调房中,就会导致不知冷热、免疫力下降,更容易感冒。
②切忌:冷风对着吹
颈椎对着空调吹,使颈背部肌肉受寒,造成颈部持续痉挛、后背酸痛等。
③切忌:大口急喝水
天气炎热出汗较多,千万不要迅速、大口喝冰镇饮料,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,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,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,影响消化。
④切忌:冷饮不离手
冰淇淋、冷饮适当吃解暑,大量吃会伤身。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,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,粘膜层变薄,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。
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,血管处在扩张状态,突然食用冰饮,造成血管迅速收缩,引起血压波动,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。
⑤切忌:爱冲凉水澡
凉水澡固然可以降低体表的温度,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夏季冲凉水澡。
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黄力解释,因为夏季出汗后,毛孔全张开着,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。
在凉水刺激下,血管迅速收缩,还会引起血压上升、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,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。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、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,以及胃肠疾病。
⑥切忌:光脚踩地板
夏天炎热,孩子喜欢在家里光着脚跑来跑去,虽然图了一时的清凉,但是长期光脚丫也会损害到宝宝的身体健康,尤其是容易着凉。
湖南省儿童医院护士刘倩表示,如果在开着空调的室内光脚丫,容易导致宝宝的足部受凉,而足部是与脾胃相通的,容易把“凉”带到脾胃,让宝宝出现腹泻、腹痛的症状。
尤其家里面地板是瓷砖装修的家庭,千万别让孩子光脚玩。
⑦切忌:爱穿露脐装
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沈晨介绍,穿露脐装、吊带装出入有空调的场所时,室内外温差较大,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和肩周炎、颈肩综合征等疾患。
尤其是露脐装,中医认为,肚脐又称神阙穴,露脐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,导致出现腹痛、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。
⑧切忌:情绪太激动
炎炎夏日,人难免会心浮气躁,但激动情绪伤身体。
俗话说“心静自然凉”,越是天热,我们越要心静,与人交流放慢语速,不急不躁。遇到不顺心的事,学会情绪转移。
综合自上海天气发布、央视新闻、广州日报、健康时报、新闻坊等
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